LOGO

数智赋能布依韵 青春点亮传承路 大数据学院与必克村共建 共探布依非遗传承路


(学生科 供稿)721日,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青鸟实践队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永丰街道必克村开展实践活动。期间,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必克村村委会签署结对共建协议,并围绕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展专题调研。此次合作聚焦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通过科技赋能,为非遗保护注入青春力量。 

签约仪式在必克村村委会举行,永丰街道办人大主任郭家宏、必克村村支书王锦诗、驻村第一书记靳志华、驻村队员黄安素以及实践队指导老师吴智恒、李论、王天一带领全体队员出席。在签约仪式上,双方围绕布依文化传承、乡村人才培育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代表教师李论与必克村村支书王锦诗共同签署结对共建协议,此次合作将以科技赋能教育,文化滋养成长为核心理念,将数字技术应用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不仅为乡村儿童成长注入科技动能,也为文化传承形式开辟新道路。

(图为实践队师生与必克村村委合照)

       实践队分组深入村寨,走进村民家中、来到田间地头,用生涩却真诚的方言与身着传统布依族服饰的村民亲切交流,围绕布依族特色文化传承现状及桑蚕养殖技艺等展开专题调研。还专程拜访布依族棍术省级非遗传承人危永香,在危永香老先生指导下,队员们从基础招式学起,通过亲身实践深入了解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村民交流合照)

(图为实践队成员访谈棍术非遗传承人危永香合照)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必克村共建的科技小院将于724日前完成建设计划将学院研发的红军数字人导览、智能飞行鼓槌、非遗动作分析系统等数字化教具引入村寨。该项目落地后,将通过科技+文化的创新模式,持续赋能当地青少年教育发展。

“贵州大学青鸟实践队通过科技手段为布依族非遗保护带来新变化,开发‘AI教练’系统,实时纠正青少年学习布依棍术的动作,让传统技艺学习更直观高效。”必克村村支书王锦诗表示,“高校的才智与青年学子的参与,为文化资源的梳理、活态传承及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必克村村支书发言照片)

       贵州大学青鸟实践队以守护青少年成长、厚植文化自信为使命。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必克村的合作,以青春架桥,促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成长双向赋能;以科技为引,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新思路。

 

编辑:姬存

责编:张羽岚

编审: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