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 供稿)7月22日上午,青鸟实践队走进贵州省贞丰县必克村桑蚕养殖基地,开展了一场以“桑蚕织出致富路——走进必克村的蚕丝产业”为主题的调研研学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深入了解了桑蚕养殖的全流程,还通过与必克村常务干部、县人大代表王鹏诗的深度访谈,挖掘了布依族桑蚕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青鸟实践队与王鹏诗的合影)
实践队与王鹏诗围绕必克村桑蚕产业的发展历程、技术赋能、政策支持及青年返乡等话题展开了深度交流。王鹏诗不仅是必克村常务干部和县人大代表,还主要负责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工作,是当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他回忆道:“2018年,村里通过‘乡村振兴夜校’邀请专家调研,发现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桑树。村支书带头试养,一季就挣了好几万,村民们看到效益后纷纷加入合作社。”
从零散种养到集中发展,村里已种植460多亩桑树,养蚕户在合作社的统一指导下,实现了技术共享和销售无忧。王鹏诗特别提到:“合作社定期邀请农技员和企业技术员培训村民,还通过示范户带动,让新技术快速普及。”
(图为青鸟实践队队员王佳佳在采访王鹏诗)
尽管桑蚕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王鹏诗也坦言当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技术人才短缺,二是市场行情波动。“养蚕是精细活,技术员数量有限,去年因技术指导不及时,蚕死了不少。如果能有更多技术员常住村里,损失会减少一半。”此外,蚕茧价格的不稳定性也让村民的收入受到影响。
在必克村,村民们通过养蚕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还促进了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原本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家乡,投身桑蚕养殖事业,种桑养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逐渐突显。
(图为青鸟实践队队员合影)
“实地调研让‘乡村产业’这一概念从课本走向现实!”队员王佳佳在参观后感慨道。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不仅学习了桑蚕养殖的专业知识,更深刻体会到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未来,随着更多青年返乡和技术创新,必克村的桑蚕产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织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编辑:姬存
责编:张羽岚
编审:陈勇